六
实践出真知,先不用现有的知识评判这种创新的模式,而是在实践中应用并完善这种模式,然后,总结、提炼出新的评判标准,建立新知识系统。首先根据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体系结构,也就是说根据具备真实、标准、规律、价值四部分性质的要求,初步建立以象形逻辑为主的一种表达客观世界的知识系统,称为核育论。核育是一种表达异性传承关系的基本概念,以男女异性关系为例,结婚叫合作关系,默契叫和谐关系,生育叫核育关系。构成核育关系必备四部分内容,即异性双方,孕育双程(怀孕与生育两个过程,其特征是隐形与显形),将异性双方称为核,孕育双程称为育。核育概念是一种来源于生命传承循环的基本抽象概念,与我们习惯的来源于自然区分隔离的基本抽象概念——物质相比较,具有更强的实践性。
用物质作为基本抽象概念,易于我们区分感觉到的对象,建立“是什么”的知识系统。例如,我们感觉到一块石头,根据物质概念可以确定这块石头是真实的、客观的;也可以找到客观的判断标准,如重量、尺寸;还可以选择判断的规范或者规律,如比重、性质(磁性,非磁性);最后确定有无价值(是矿石,不是普通石头)。当然,根据物质概念所规定的客观、确定的要求,在上述的真实、标准、规律、价值四部分中的选择还很多。无论怎样选择,以物质为基本概念,或者以物质概念所规定的内容去比较与选择,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相对确定的。这种知识最适合处理相对确定范畴的问题,以维度区分,也就是能较好应用于三维以下的空间。对于我们感觉到的超越三维空间的问题,或者说是运动的,变化的对象,如生命,单纯用物质作为基本概念就不好用了,或者说用起来很复杂,失真大。在日常环境中,我们可以说一块石头是物质,不能说一个人是物质。
七
试用核育作为基本抽象概念,我们可以说石头不是核育,人是核育,因为在一般情况下,石头不能生育,人可以生育、传承。用核育规定的内容比较与判断,人具有物质概念规定的内容,也有物质概念难以规定的内容。根据核育概念的规定,可自然地将内容分为异性、孕育两类四部分(父、母、孕、育),易于转化为“做”的条件与行为,父是相对虚的条件,母是相对实的条件,孕是两种条件匹配的隐形行为,育是显结果。由此可知,物质概念易于指导认识,核育概念擅长指导实践。以维度作为区分标准,用物质概念的起心动念是点对点的,用核育概念的起心动念是时空对时空的。以常识可知,凡是确定的事物,都可区分为点的组合,例如,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为事物照相,相片是由点组合而成的。但是,我们也知道,点的组合不是事物本身,也就是说数码相片不是事物本身。实际的事物即有空间表现,也有时间表现,就是存在于时空(时间与空间)之中。我们用空间中的点来表示事物,可以简化对事物的表达,但是存在很大的失真。只要这种失真表达可实现我们的某些目的,就值得采用。现在看来,以物质为基本概念所得到的文字、数量、公式(函数、方程、模式)、表格(矩阵)、图形(坐标)、软件等工具,较适合处理三维以下,或者三维以下属性为主导表现的事务,例如:物理学规定的事物,社会中可用指标确定的事物。对于四维以上的事务,用这些工具表达,复杂性会增加,需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,例如,需要有现代数学前沿知识,理解数学表示的高维度空间等。难以直观表达。我认为,要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向高层次发展,需要突破物质基本概念,发明维度更高的表达工具。
评论